8月27日,2022京城肿瘤论坛暨2022 ASCO会后会在京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王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建明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多位乳腺知名大咖就乳腺癌前沿诊疗进展参与了热烈分享与讨论。在第一部分“共识与争议”环节,大会特别邀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凯教授讲解早期乳腺癌多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

陈凯教授首先概述了目前多基因表达谱检测的现状。针对早期HR阳性乳腺癌,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多基因表达谱检测预后工具主要包括Oncotype Dx(21基因)、MammaPrint(70基因)、EndoPredict(12基因;EPclin评分)、Prosigna(PAM50)和Breast Cancer Index(7基因;BCI),但是仅MammaPrint/EndoPredict在国内原研可及,而Oncotype Dx(21基因)目前在中国均为仿制品。基于现有的研究证据,这些检测可以通过预后或治疗获益预测,从而辅助术后的化疗和延长内分泌治疗决策。

多基因表达谱检测辅助化疗决策
过往的研究显示,Oncotype Dx在淋巴结阴性患者的9年/10年长期预后或化疗获益预测价值较好,但在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长期预后价值还有待商榷,此外,由于RxPONDER前瞻性研究仅公布5年随访数据,因此同样需要等待更长期随访结果。此外,还需注意仿制和原研产品之间的巨大差异,包括检测引物、质控等之间的差异,需要谨慎使用仿制21基因。





MammaPrint则主要基于MINDACT研究,临床高危且>50岁的患者,MammaPrint检测为低危时无显著化疗获益,因此,2022年ASCO指南等推荐其在临床高危且>50岁的患者中更具有应用价值。


而对于EndoPredict,其评分模型将多基因评分与临床指标共同纳入,进一步提高了其预后性能。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明其优异的长期预后价值,对患者的精准预后预测不仅可以长达10-15年,在不同亚组中包括绝经后/绝经前、淋巴结阴性或阳性、临床低危或高危人群中均可精准预后,准确筛选出其中的低危人群与高危人群,展现出更强大的适用性。特别是与Oncotype Dx的TransATAC头对头对比研究显示出EndoPredict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具有更优异的长期预后价值。




多基因表达谱检测辅助延长内分泌治疗决策
陈凯教授提到,长期预后价值可以进一步帮助临床判断是否需要延长内分泌治疗。CTS5是一种免费的临床应用工具,可以初步区分出低危/中危/高危人群。而目前指南推荐的检测工具中,仅PAM50/BCI/EndoPredict具有更优的长期预后价值,可供临床进一步判断。EndoPredict还是目前唯一可进行15年精准预后的多基因表达谱检测,显示出强大的预后性能,此外,其尚在进行的EXET前瞻性研究初步依从性分析表明,EndoPredict可极大影响临床的延长内分泌治疗决策,EPclin评分高危的患者100%均选择继续延长内分泌治疗。


因此,对于CTS5评估为中危的患者,2019年的一篇Nature子刊综述则建议,可考虑通过PAM50/BCI/EndoPredict进一步评估其长期预后,辅助延长内分泌治疗决策。

总 结
会议最后,陈凯教授总结提到,多基因表达谱检测通过精准的预后/治疗获益预测,可以为HR阳性、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并有望在更多诊疗领域拓展使用,同时,也期待这些检测更多的中国人群数据,给到临床进行更精准化、个体化的指导。
对于目前中国人群可及的三种多基因检测:21基因虽然在淋巴结阴性患者的应用价值较好,但国内原研不可及,仍需谨慎使用;MammaPrint(70基因)更适用临床高危且年龄>50岁患者,可帮助指导是否能豁免化疗;EndoPredict(12基因;EPclin评分)由于其稳定和优异的长期预后价值,对于临床中低危人群(其他指标较好但仅有个别高危因素)以及绝经前患者可考虑优先推荐使用,此外,对于需要决策是否延长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也是一个可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