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很高兴收到你的回信,在得知你已经对早期Luminal型(ER+/HER2-)乳腺癌是否化疗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感到非常欣慰。多基因检测结合临床因素,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精准预测远处复发风险,进而指导后续治疗决策(如:是否加用化疗和化疗强度,或者是否延长内分泌治疗)。
同时,你在信中也提到两个问题:1.基因检测怎么选;2.基因是不是越多越好。希望这封回信能让你更深入的了解乳腺癌基因检测,为后续如何选择提供参考。
1.基因检测怎么选?
首先应该了解乳腺癌多基因检测分哪几类。按照检测目的分,主要分为3类:1.预后相关基因检测;2.遗传相关基因检测;3.用药相关基因检测。
预后相关基因检测的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远处复发风险,目的在于通过基因层面分析肿瘤的恶性程度,目前指南推荐的主要是第一代多基因检测:Oncotype DX(21基因)、MammaPrint(70基因)以及第二代多基因检测EndoPredict(12基因)等。当然预测远处复发风险不能单从基因层面,需要结合临床因素,如第二代多基因检测EndoPredict(12基因)结合淋巴结状态和肿瘤大小进行全面分析。
遗传相关基因检测,众所周知的BRCA基因。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母亲56岁因卵巢癌去世,外婆45岁因癌症去世,曾外婆53岁因卵巢癌去世。除此之外,她的姨妈也很年轻就得了晚期乳腺癌,因此她通过基因检测,确认携带BRCA1突变,预测有87%概率会在70岁之前得乳腺癌或者卵巢癌。于是37岁做了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39岁又做了卵巢切除。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到,BRCA基因可以帮助直系亲属遗传的指导;除了遗传指导,也可以指导患者对侧乳腺的监测及管理。此外,BRCA基因也可以指导乳腺癌患者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铂类药物及PARP抑制剂的使用。
用药相关基因检测,可以对乳腺癌用药相关基因进行变异检测,发现治疗靶点,且有助于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耐药性突变机制,以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因此相对在晚期或者出现耐药后的乳腺癌患者中使用较多,且一般检测基因数量比较多,因为基因数量越多,发现突变的位点越多,越能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但是有些基因虽然发现突变并对药物敏感,但因药物的适应症可能不能完全匹配,因此涉及超范围用药,需要临床进一步考量使用。对于Luminal型乳腺癌,与治疗相关的靶点可能包括ESR1基因、PIK3CA基因等。
2. 基因是不是越多越好?
首先应该考虑做预后相关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化疗的必要性,而预后相关基因检测主要是为了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跟基因数量无关,因此也不存在基因数量越多,测得越全面的说法,更多的应该关注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换而言之,如果通过一个基因就能精准预测远处复发风险,那这一个基因也就足够了。不像用药相关基因,测得数量越多,指导可选提示用药的范围越广。
再跟你分享一下哪些乳腺癌患者适合做预后相关基因检测,看看你符不符合做的条件。准确来说,只要是ER+、HER2-的早期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在临床指标不明确或者患者需要个体化判断时,都建议接受多基因检测评估预后。比如以下情况:总体指标低危,但有个别高危因素的临床中危患者(Ki-67表达较高、组织学分级较高等);患者有生育要求,需评估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患者年龄较大的,化疗耐受性差,需考虑避免化疗,保障生活质量;患者希望豁免化疗等。
最后给你分享下国内目前有哪些预后相关基因检测,供你参考。
目前国内可以做的乳腺癌多基因检测,包括21基因、12基因(EndoPredict)等。
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21基因,后面没有产品名称,因为国内做的21基因目前均为仿制,而新版中国抗癌协会指南中提到,目前中国国内缺乏Oncotype DX原研产品,多数实验室或病理科采用自制检测工具,不同单位之间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或分歧,因此,在需要参考多基因检测时,推荐使用原研产品,或具备相应资质实验室和病理科。12基因,目前是引进国内的原研产品,可以帮助预测患者在术后的10-15年远处复发风险,指导后续的个体化诊疗决策。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检测工具,患者可以针对性选择使用。
以上即为针对你问题的解答及部分个人学习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您的朋友:与汝同行君